家家户户基本都备有一个“家庭小药箱”,里面放着一些常用的药品,当发生小毛小病或者磕嗑碰碰时,就可以自我认识和辨别症状并自行使用相关的药品,避免了动辄去医院的麻烦。有时意外发生,可先用家中备用的药品紧急处理一下,再去医院救治,避免病情进展过快。家庭小药箱真可谓一个“应急百宝箱”。但是,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药剂科主任、主任药师宋钟娟提醒读者,家庭小药箱中该备些什么药,具体怎么存放、使用也是有讲究的。
PART 1 家庭小药箱 该备哪些药?
第一类内服药
口服药物是药物中最常见的种类。生活中感冒、咳嗽、腹泻、腹胀等情况很常见,如果病情不严重,可以先在家用药“自疗”。以下宋主任根据人们的日常需求列举了常用的内服药物。可根据自己家庭的情况选择配备。要特别提醒的是,如果用药后症状未缓解,甚至加重,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
1.解热镇痛药:散利痛、双氯酚酸钠、消炎痛等。
2.治疗感冒药:新康泰克、白加黑感冒片、泰诺林、泰诺、日夜百服咛、克感敏、感冒退热冲剂、板蓝根冲剂等。
3.止咳化痰:必嗽平、氨溴索、蛇胆川贝液、复方甘草合剂、急支糖浆等。
4.胃肠解痉剂:654-2等。
5.助消化药:吗丁啉、多酶片、藿香正气丸、乳酶生、保和丸等。
6.润肠通便药:果导、大黄苏打片、开塞露、番泻叶等。
7.止泻药:易蒙停、黄连素片、蒙脱石散等。
8.补液剂:口服补盐液。
9.止吐药:胃复安。
10.泄火药:牛黄解毒丸、黄连上清丸等。
11.抗过敏药:氯雷他定、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等。
第二类外用药
外用药主要用于止痛、消炎、消毒等用途。生活中难免磕碰,对于一些跌打损伤、筋骨疼痛等,外用药就可“一显身手”。此外,眼药水、滴鼻剂等也是常用的外用药。
1.外用止痛药:麝香止痛膏、双氯酚酸钠软膏、红花油、云南白药气雾剂等。
2.其他:如清凉油、消炎滴眼剂、治鼻塞的滴鼻剂、创可贴、退热贴、烫伤膏、清洗伤口的0.9%的生理盐水等。
3.外用消毒剂:酒精、碘伏、紫药水等。
第三类其他
指的是辅助治疗的用品如体温计、肛温计、圆头剪刀、镊子、酒精棉、绷带、消毒纱布、棉签、胶布等。
PART 2 家庭小药箱 怎么放更合理?
许多人都有服药前查看药品有效期的好习惯,但宋主任提醒,并不是有效期未过,药物就一定是安全的。药物的贮存条件会影响药物的质量。光、热、水分、空气、酸、碱、温度、微生物等外界条件都可影响药物质量,甚至使药品变质失效。因此她建议:
1、选对存放地点
建议选择质量好、无异味的塑料箱当做家庭小药箱,放置于避光、干燥、阴凉处,也可将药品放置在抽屉或柜子中,但不宜放在浴室、厨房等温、湿度太高的地方或光线较强处。
还要注意,家中如有小孩,应把小药箱放置在小孩拿不到的地方,避免小孩误服而中毒。
2、注意储存条件
小药箱中每添加一种药物都应该仔细查看保存条件的说明,是常温保存即可还是另有特殊要求。有些药品需要冷藏,如培菲康,应置于冰箱冷藏室,不可放冷冻层。
3、药品应分门别类放置
根据家庭需求,家庭小药箱可以选择成人常备药、老人用药、宝宝用药三个类别,但一定要分开存放,以免误拿误用。
内服药和外用药也应分开放置,不要混在一起。
4、药品与包装说明应放在一起
有些人为了节省空间,把药品外包装都拆开扔掉,但一些药品的说明书、有效期、使用须知等信息也一起被扔掉了,下次要用的时候就找不到了。一些药品拆开包装后很相似,容易混淆,甚至造成误服。因此存放的时候注意药品外包装应要完整,字迹清晰明了,便于辨别。另外,切记不可将甲药装入乙药标签的空瓶里,这样极易搞错。
5、定期清理小药箱
由于家庭小药箱中的药物多是备用以防万一的,所以很可能在没有用完的时候就已经过了有效期,因此每种药物都不需要准备太多,否则可能造成浪费。一般3~6个月应清理家庭小药箱,查看有效期。
宋主任提醒读者,药品有效期是指在原包装状态下的、按要求贮存情况下的使用时限。未开封的药品以出厂有效期为准。开封后保存良好的,一般以6个月为期。虽然未过有效期限,但不保药品质量完好,使用前一定要看、闻药品质量。如果药物有明显的变色等异常,就不要继续使用了。
PART 3 家庭小药箱哪些用药误区要避免
误区1: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物混放、随意用药
年过七旬的黄阿姨是个“药罐子”,她每天都要服用好几种治疗慢性病的药,平时除了经常往医院跑,也喜欢去药店买些常用药备着,她把所有的药都放在家中的一个抽屉里,拉开一看眼花缭乱。
其实,黄阿姨这种做法并不完全合理。宋主任介绍说,药品根据安全性可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是凭执业医师处方购买、在医师、药师的指导下使用的药品。现在抗生素类药物就是处方药,应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而不能凭经验自行用药。非处方药是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又分为甲类非处方药和乙类非处方药,分别标有红色和绿色OTC标记,乙类非处方药安全性更高。家庭小药箱里的各种药物多为非处方药。非处方药物较为安全,是相对而言的。建议在放置的时候把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开放置,这样需要的时候用起来更方便,也能一定程度上避免拿错药。同时,她提醒,无论服用哪种药物,使用前都必须看清楚药品说明书,了解其适应症、副作用和禁忌症,适应症是否为患者自我判断的病症,并按照剂量和要求服用。对于那些不可自我认识和辨别的症状,则以不用非处方药物为好,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另外,要了解家庭成员中过敏的药物,严禁家庭成员过敏药物混入药箱内。
误区2:不愿去医院就诊,盲目依赖小药箱
陈先生年近三十,平时自认为身体不错,他觉得去医院看病“很麻烦”、“花时间”、“没有必要”。有些小毛小病就靠自己买点药吃吃。最近他上吐下泻,但认为自己扛得住,不肯去医院,自己在家吃了几种药,没想到几天也不见好,身上还发出了小疹子。
宋主任提醒,家庭小药箱虽然很有用,但仅用于应对突发的小状况,不少情况下还是应该去医院就诊的,不可因为怕麻烦而讳疾忌医、依靠自我药疗。尤其是在家用药后不见效或有病情加重迹象,甚至出现皮疹、瘙痒、高热、哮喘以及其它异常现象,应立即停药,去医院诊治。
误区3:重复用药
刘小姐最近感冒了,有些鼻塞、咳嗽、发热的症状,于是她从家庭小药箱中拿了分别针对这些症状的药物一起服用。
刘小姐的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宋主任提醒,有些治疗感冒的复方制剂,多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或含有抗过敏成分,虽然商品名不同,但内含的成分可能相似或相同,因此使用时一定要看清楚成分和用药剂量,不随意增加剂量和重复用药。
另外她提醒读者,除感冒、外伤引起发烧疼痛外,有些疾病也有发烧疼痛的表现,当不能判断发烧疼痛原因时不要贸然服用止痛退热药而掩盖病症。或按说明书剂量服药后症状不能缓解,应及时上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误区4:成人药给儿童服用
暑假里,王阿婆把小孙女接到家里享受“天伦之乐”。这天孩子有点咳嗽,王阿婆想着平时自己咳嗽用某种止咳药水很有效,就倒了一些给孩子喝,考虑到孩子还小,她还特地“减半”了用量。
其实,儿童用药不是简单的成人缩小版,更不能盲目使用、自行判断用量。宋主任指出,儿童用药有相应的剂型规格,不能用成人剂型规格药减量给儿童用,儿童用药一定要咨询药师、医师。
误区5:滥用抗生素
张老先生根据早年的经验,认为“抗生素是万能药”,遇到感冒、咳嗽、腹泻等情况时,总会想到抗生素。近年来抗生素不能随便购买了,他仍然会在生病时用上之前生病时在医院配的、未用完的抗生素类药物。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医生一直提倡的。有些家庭中有以前用剩的抗菌药物,留存着备下次用。其实并不恰当。
宋主任提醒,抗菌药物为处方药,不建议自备口服抗菌药物,因为必须确诊为细菌感染,并明确是哪种细菌感染,对所用的抗菌药物时敏感的方可使用,非医疗专业人员较难识别是细菌、病毒还是其他病原体感染。盲目使用抗菌药物不但达不到治疗效果,反而产生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