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问:血管长了斑块会堵塞血管吗?为什么心肌梗塞和脑梗塞总是突然发生?
心肌梗塞和脑梗塞的发生大多数都是突然发生的,实际上这种突然性是符合事物由量变到质变发展规律的,并非是简单的偶然事件,如果理解呢?
无论是心肌梗塞还是脑梗塞,是由于血栓堵塞了血管所致,因为血栓是在瞬间形成的,形成后迅速即会堵塞血管,结果就是梗塞突然发生。那么血栓是如何形成的?通常所说的血管有了斑块难道不会堵塞血管?斑块与血栓不是一回事吗?二者有什么不同?
可以说斑块是血栓形成的基础,是在斑块发生破裂后,其中的粥状脂质物暴露在血液中,吸引大量血小板以粥状物为中心聚集在一起形成团块就形成的血栓,而且这个形成过程非常迅速,既可能在血栓形成的原地堵塞血管,也可能在血流的冲击下流动到与之在大小相近的血管处堵塞血管。
发生了堵塞的血管血流中断,周围的组织细胞得不到氧的供应,就会像人吸不到氧窒息甚至死亡一样,组织器官发生坏死引起严重后果,特别是发生在心肌细胞心脏会停止跳动,发生在脑细胞正常的生理活动不能进行。
由于斑块什么时候会发生破裂,谁也不知道,所以血栓的形成无法预知,心肌梗塞和脑梗塞便可能会在突然间发生。正因如此,避免斑块形成以及稳定斑块不破裂就是预防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的关键。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从斑块形成的原因与过程入手采取措施,那么斑块是如何形成的呢?
首先,血管内皮受损是基础。比如高血压、高血糖、吸烟饮酒等会刺激血管内皮发生损伤产生“小裂口”。
其次,血糖中脂肪从血管内皮的“小裂口”进入并沉积下来。
第三,沉积的脂肪发生炎性反应变性形成粥状脂质物即形成了斑块,外层纤维化形成斑块的包膜。
由此可知,血管内皮的损伤、脂肪的沉积与炎性反应形成的斑块,斑块外层包膜决定了斑块的稳定性,整个过程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吸烟饮酒等有密档可分的关系。因此,要预防斑块形成,阻止血栓生成,就要去除这些危险因素,也就是说要避免心肌梗塞与脑梗塞的发生,预防工作在日常,要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坚持服药把各项指标控制达标。